康熙字典

朏字取名参考

朏
拼音fěi 注音ㄈㄟˇㄎㄨ
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
康熙笔画(朏:9)画 部外5画
五笔ebmh 郑码qzzi 仓颉buu
四角号码72272 统一码基本区 U 670F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新月初现,亦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。天将明。

取名寓意:朏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72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7%,男孩名字占51%,女孩名字占:49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朏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朏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朏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ěi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朏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朏字,晚辈忌讳用朏字取名。

朏同五行吉利字

朏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505   

〔古文〕𣍧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敷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妃尾切,𠀤音斐。《說文》月未盛之明。《書·召誥》惟丙午朏。《傳》朏明,月三日明生之名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滂佩切,音配。
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普沒切,音馞。

又《集韻》普罪切,音琣。義𠀤同。

又《玉篇》普骨切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登于扶桑,爰始將行,是爲朏明。《註》朏明,將明也。音窟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七】【月部】朏

月未盛之明。从月、出。《周書》曰:“丙午朏。”普乃切。又,芳尾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月未盛之朙也。

律歷志曰。召誥曰。惟三月丙午朏。周公七年復子明辟之歲三月甲辰朔之三日也。畢命豐㓝曰。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。王命作策豐㓝。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之三日也。志引古文月采篇曰。三日曰胐。按尙書正義曰。周書月令云。三日?胐。疑卽取諸漢志。而月采作月令。未知孰是。逸周書月令弟五十三。據牛傳。蔡邕,王肅時巳亡。孟堅時未亡也。小顔漢書采字當從孔沖遠作令。小顔讀孟注而不察耳。

从月出。

會意。普乃切。又芳尾切。十五部。

周書曰。丙午胐。

汉语字典

fěi

动词

1、新月初现

朏魄示冲。——谢庄《月赋》

2、又如:朏魄(新月的月光);朏然(微明)。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

临星朏兮树暗,看月烁兮霞浅。——南朝梁·江淹《爱远山》

fěi

形容词

1、天刚发亮

(日)登于扶桑,爰始将行,是为朏明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2、又如:朏明;朏朏(天刚亮);朏晨(黎明)

fěi

名词

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,因用以纪日,为初三日的代称。如:朏朏(农历月初时的月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