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瀵字取名参考

瀵
拼音fèn 注音ㄈㄣˋ
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7画 总笔画20画
康熙笔画(瀵:21)画 部首 部首笔画4画 部外17画
五笔iolw 郑码vueo 仓颉efdc
四角号码39181 统一码基本区 U 7035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

取名寓意:瀵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0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9%,男孩名字占46%,女孩名字占:54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瀵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瀵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瀵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èn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瀵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瀵字,晚辈忌讳用瀵字取名。

瀵同五行吉利字

瀵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661   同文本:P1656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方問切,音糞。水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瀵大出尾下。《疏》尾,猶底也。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。瀵,猶灑散也。《水經注》南瀵水,出汾隂縣南。

又神瀵,出終北國。《列子·湯問篇》終北國有山,名壷領,狀如甔甀,頂有口,名曰滋穴,有水湧出,名曰神瀵,臭過椒蘭,味同醪醴。

又《集韻》普悶切,音噴。義同。

又《廣韻》匹問切《集韻》芳問切,𠀤湓去聲。水浸也。《郭璞·江賦》翹莖瀵蘂。考證:〔《列子·殷湯篇》終北國有山,名壷領。〕謹照原書改湯問篇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瀵

水浸也。从水糞聲。《爾雅》曰:“瀵,大出尾下。”方問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水漫也。

漫各本作浸。今依集韵訂。說文水部無漫。當作曼。曼者,引也。瀵者,水之引而愈出也。曼瀵聲類相近。

从水。𥻔聲。讀若粉。

方問切。廣韵匹問切。十三部。

爾雅曰。瀵大出尾下。

釋水文。郭云。今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。濆沸涌出。其深無限。名之曰瀵。郃陽縣復有瀵。亦如之。相去數里。而夾河河中陼上又有一瀵。瀵源皆潛相通。按地理志上谷郡潘縣。師古普半反。全氏祖望據水經注河水過蒲阪下,引帝王世紀曰。舜都蒲阪。或言都平陽及瀵。正前志潘當作瀵。

汉语字典

fèn

动词

1、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

有水涌出,名曰神瀵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2、又如:瀵泉(陕西把从地层深处喷出地表的水叫做瀵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