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琫字取名参考

琫
拼音běng 注音ㄅㄥˇ
部首王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琫:13)画 部首 部首笔画5画 部外8画
五笔gdwh|gdwg 郑码ccbi 仓颉mgqkq
四角号码15158 统一码基本区 U 742B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古代佩刀鞘上近口处的饰物。

取名寓意:琫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94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琫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琫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琫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ěng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琫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琫字,晚辈忌讳用琫字取名。

琫同五行吉利字

琫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735   同文本:P1658   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邊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補孔切,𠀤音玤。《說文》佩刀上飾。天子以玉,諸侯以金,从玉,奉,意兼聲。《徐曰》刀削上飾也。琫之言捧也,若捧持之也。上謂首也。《釋名》刀室口之飾曰琫。琫,捧也,捧束口也。《詩·小雅》鞞琫有珌。《傳》鞞,容刀鞞也。琫上飾,珌下飾。

又《大雅》鞞琫容刀。《傳》上曰琫,下曰鞞。《疏》古之言鞞,猶今之言鞘也。禮內則註遰刀鞞,琫上飾,珌下飾。毛傳言下曰鞞者,又因琫爲在上之飾,下則指鞞之體言也。《韻會》按說文詩傳皆言鞞,刀鞞也,琫上飾,珌下飾。爾雅刀室謂之鞞鞛。鞛與琫同。故亦言鞛上飾,鞞下飾。如公劉詩毛傳是也。左傳,藻率鞞鞛。杜註:鞞,刀削上飾。鞛下飾。蓋誤以鞞鞛爲上下飾也。諸韻今皆註爲刀下飾,蓋承用杜註,而未詳說文詩傳之義也。考證:〔《說文》佩刀下飾。〕謹照原文下改上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一】【玉部】琫

佩刀上飾。天子以玉,諸侯以金。从玉奉聲。邊孔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佩刀上飾也。

小雅鞞琫有珌傳。鞞,容刀鞞也。琫,上飾。珌,下飾。大雅鞞琫容刀傳,下曰鞞,上曰琫。戴先生疑瞻彼洛矣之珌下飾。當爲鞞下飾。珌文飾皃。有珌與首章有奭句法同。說文訓鞞爲刀室。誤也。玉裁按。鞞之言裨也。刀室所以裨護刀者。漢人曰削。俗作鞘。琫之言奉也。奉俗作捧。刀本曰環。人所捧握也。其飾曰琫。珌之言畢也。刀室之末。其飾曰珌。古文作㻫。傳云。鞞,容刀鞞也。謂刀削。其云琫上飾,珌下飾者。上下自全刀言之。琫在鞞上。鞞𡉄琫下。珌在鞞末。公劉詩不言珌。故云下曰鞞。舉鞞以該珌。鞞琫有珌。言鞞琫而又加珌也。王莽傳。瑒琫瑒珌。孟康曰。佩刀之飾。上曰琫。下曰珌。若劉熙釋名曰。室口之飾曰琫。琫,捧也。捧束口也。下末之飾曰琕。琕,卑也。下末之言也。琕卽鞞之譌。劉意自一鞘言之。故雖襲毛上曰琫,下曰鞞之云。而大非毛意。至杜預本之注左傳云。鞞,佩刀削上飾。鞛,下飾。又互譌上下字矣。凡訓詁必考其源流得失者,舉眡此。許云佩刀上飾。用毛說。謂一刀之上。非一削之上也。凡刀劒以手所執爲上。刀謂之穎。亦曰環。書刀謂之拊。劒謂之鐔。

天子以玉。諸矦以金。

毛傳曰。天子玉琫而珧珌。諸矦璗琫而璆珌。大夫鐐琫而鏐珌。士珕琫而珕珌。天子以玉。故其字从玉。

从王。奉聲。

邊孔切。九部。左傳作鞛。咅奉合音。如棓字亦咅聲之比。

汉语字典

běng

名词

古代佩刀鞘上近口处的饰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