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盥字取名参考

盥
拼音guàn 注音ㄍㄨㄢˋ
部首皿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6画
康熙笔画(盥:16)画 部外11画
五笔qgil|eilf 郑码nbkl 仓颉hxbt
四角号码77102 统一码基本区 U 76E5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盥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4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4%,男孩名字占48%,女孩名字占:52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盥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盥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盥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àn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盥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盥字,晚辈忌讳用盥字取名。

盥同五行吉利字

盥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796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古玩切,音貫。《說文》澡手也。《增韻》以盤水沃洗曰盥。《易·觀卦》盥而不薦。《註》盥,將祭而潔手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奉匜沃盥。《禮·鄉飲》《酒義》盥洗揚觶。《魏書·武帝紀》臨祭就洗,以手擬水而不盥。

又《集韻》灌祭也。或作灌。《正韻》通作祼果。

又《廣韻》古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緩切,𠀤貫上聲。義同。《說文》从臼水臨皿。《正字通》澡滌者兩手掬水。象形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五】【皿部】盥

澡手也。从𦥑水臨皿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奉𠤷沃盥。”古玩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盥,洗手。字形采用“盥、水、皿”会义,表示双手捧水在洗盆上方洗手。《春秋左传》上说,“(怀嬴)捧着匜浇水,(重耳)则接水洗手。”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澡手也。

水部曰。澡,洒手也。禮經多言盥。內則。每日進盥。五日請浴。三日具沐。其閒面垢請靧。足垢請洗。是則古人每旦必洒手。而洒面則不必旦旦爲之也。大學有湯之盤。卽特牲,內則之盥槃。故其銘曰日日新。凡洒手曰澡,曰盥。洒面曰頮。濯髮曰沐。洒身曰浴。洒足曰洗。

从臼水臨皿也。

會意。皿者,禮經之所謂洗。內則之所謂槃也。內則注曰。槃,承盥水者。禮經注曰。洗,承盥。洗者,棄水器也。古玩切。十四部。

春秋傳曰。奉匜沃盥。

左傳僖卄三年文。匜者,柄中有道可以注水。內則亦云。請沃盥。沃者,自上澆之。盥者手受之而下流於槃。故曰臼水臨皿。此引傳說字形之意。特牲經曰。尸盥。匜水實于槃中。簞巾在門內之右。注。設盥水及巾。尸尊不就洗。又不揮。謂不就洗。故設匜水。水實於匜。匜實於槃也。不揮故設巾。巾實於簞也。古之盥手者用匜澆手。水下流於洗。洒爵者用匜澆爵中。覆水於洗。盥連揮手令乾而已。故禮經盥不言帨手。尸尊則帨。敬老則盥卒授巾也。匜之水勺於罍。少牢注曰。凡設水用罍。沃盥用枓。禮在此也。是則常用爲匜爲槃。禮器爲枓爲洗。又云。洗者,統洗爵而名之也。設水之器。禮器爲罍。常用未聞。

汉语字典

guàn

动词

1、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臼( jiù),舂米用的器具,从水,从皿(表示与器皿有关)。合起来表示: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(皿)。本义:洗手)

2、同本义

盥,澡手也。从臼水临皿。——《说水》

奉匜沃盥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宣子盥而抚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九年》

盥而不荐。——《易·上观》

咸盥漱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
沐者,去首垢也。洗去足垢,盥去手垢,浴去身垢。——《论衡·讥日》

3、如:盥手(洗手);盥沐(洗脸);盥帨(洗手后用的擦手布)

4、洗涤

述尽心视湯药,饮食心尝而后进,衣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。——《南史·谢裕传》附谢述

5、又如:盥栉(洗脸梳头;洗理);盥浣(洗涤);盥溉(洗涤);盥涤(洗涤);盥濯(洗涤)

6、除;净。如:盥溉(指除去(罪过,积习等));盥涤(清除)

guàn

名词

1、古代洗手的器皿

承姑奉盥,训子停机。——北周·庾信《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

2、又如:盥盆(盥洗之盆)

3、祭名。灌祭。酌酒浇地降神。如:盥事(古代灌祭礼仪);盥献(灌祭进献);盥馈(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