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絣字取名参考

絣
拼音bēng bīng pēng 注音ㄅㄥㄅㄧㄥㄆㄥ
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絣:12)画 部首 部首笔画6画 部外6画
五笔xuah 郑码zue 仓颉vftt
四角号码28941 统一码基本区 U 7D63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絣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0%,男孩名字占46%,女孩名字占:54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絣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絣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絣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īng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絣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絣字,晚辈忌讳用絣字取名。

絣同五行吉利字

絣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923   同文本:P1663   

《廣韻》北萌切《集韻》悲萌切《韻會》晡橫切,𠀤音崩。《說文》作絣,氐人殊縷布也。《玉篇》無文綺也。《戰國策》妻自組甲絣。《註》絣,綿也。

又《後漢·班固傳》將絣萬嗣。《註》絣,續也。

又《集韻》普幸切,音頩。義同。

又《正韻》補耕切,音伻。義同。

又《廣韻》振繩墨也。亦作𢆸

又《集韻》𤰞盈切,音幷。義同。

又《集韻》必幸切,音𧚭。急絙也。

又同弁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服》凡弔事,弁絰服。《註》故書弁作絣。鄭司農絣讀爲弁。

又《集韻》披庚切,音磅。𢏳或从糸,張絃也。考證:〔《廣韻》振繩墨也。亦作〈匚中𢆶〉。〕謹照原文〈匚中𢆶〉改𢆸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絣

氐人殊縷布也。从糸幷聲。北萌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氐人殊縷布也。

漢武都郡,應劭曰。故白馬氐羌。華陽國志曰。武都郡有氐傁。殊縷布者,葢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。絣之言騈也。

从糸。幷聲。

北萌切。十一部。自緝篆至此篆皆說麻事也。

汉语字典

bēng

名词

1、古代氐族人用杂线织成的布

絣,氐人殊缕布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

2、穿甲的绳子

妻自织甲絣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
bēng

动词

1、编织

日长晴昼,厌厌地,懒向窗前絣绣。——宋·佚名《壶中天》

2、缠缚;捆绑。如:絣扒(捆绑拷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