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邦字取名参考

邦
拼音bāng 注音ㄅㄤ
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6画
康熙笔画(邦:11)画 部首 部首笔画7画 部外4画
五笔dtbh 郑码ciy 仓颉qjnl
四角号码57027 统一码基本区 U 90A6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姓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孤独格,兄弟无缘,多才伶俐,英敏巧智,中年隆昌,晚年劳神,欠子之字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指古代诸侯的封国,后指指国家。

取名寓意:邦字用着取名寓指地位、才能、心怀天�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2091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8%,男孩名字占68%,女孩名字占:32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邦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邦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邦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āng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邦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邦字,晚辈忌讳用邦字取名。

邦同五行吉利字

邦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269   

〔古文〕𤰫𨚚邫《唐韻》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悲江切,𠀤音梆。《說文》國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大宰掌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《註》大曰邦,小曰國。

又《釋名》邦,封也。封有功于是也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乃命諸王邦之蔡。

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邦嚴。

又叶卜工切,音崩。《詩·小雅》以畜萬邦,叶上訩。《又》保其家邦。叶上同。

又《大雅》御于家邦。叶上恫,凡《詩》《易》邦字𠀤同此音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六】【邑部】邦

國也。从邑丰聲。𤰫,古文。博江切〖注〗邫、𨚚,古文邦。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邦,诸侯封国。字形采用“邑”作边旁,采用“丰”作声旁。邦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邦”字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國也。

周禮注曰。大曰邦,小曰國。析言之也。許云。邦,國也。國,邦也。統言之也。周禮注又云。邦之所居亦曰國。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。析言則國野對偁。周禮體國經野是也。古者城?所在曰國,曰邑。而不曰邦。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書序云。邦康叔。邦諸矦。論語云。在邦域之中。皆封字也。周禮故書。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。邦謂土畍。杜子春改邦爲域。非也。

从邑。丰聲。

博江切。九部。

汉语字典

bāng

名词

1、(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: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)

2、同本义

邦,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书序云:‘邦康叔,邦诸侯。’论语云:‘在邦域之中’。皆封字也。”

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

以佐王治邦国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”按,散文邦国亦通。

利用为依迁邦。——《易·益》

协和万邦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以畜万邦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
后非众罔与守邦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3、汉避高祖讳,多以国易之

且在邦域之中矣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

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——《书·五子之歌》

及公子返晋邦、瘵兵伐郑,大破之。——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
4、又如:邦畿(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);邦家(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);邦国(诸侯的封国。大的叫邦,小的叫国,后泛指国家)

5、泛指国家

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——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
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(治)于家邦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唯求则非邦也与?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6、又如:邻邦;盟邦;邦典(国家的法令制度)

7、疆界,边界。如:邦墓(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)

8、国都,大城镇

逼迫迁旧邦,拥王以自疆。——《悲愤诗》

9、泛指地方

负海之邦,交趾之土,谓之南裔。——《博物志》

10、姓

bāng

动词

封,分封

设五等,邦群后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