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騑字取名参考

騑
拼音fēi 注音ㄈㄟ
部首馬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8画
康熙笔画(騑:18)画 部外8画
五笔cdjd|cohd 郑码cukc 仓颉sflmy
四角号码71311 统一码基本区 U 9A11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本意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马,也指三岁的马。

取名寓意:騑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2%,男孩名字占53%,女孩名字占:47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騑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騑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騑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ēi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騑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騑字,晚辈忌讳用騑字取名。

騑同五行吉利字

騑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441   

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匪微切,𠀤音非。《玉篇》驂馬也。《禮·曲禮註》車有一轅四馬。中兩馬夾轅,名服馬,兩邊名騑馬,亦名驂馬。

又《廣韻》芳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芳微切,𠀤音霏。《集韻》騑騑,馬行不止貌。《詩·小雅》四牡騑騑。

又《韻會》或作匪。《禮·少儀》車馬之美,匪匪翼翼。

又《本草》馬三歲曰騑。

又人名。《左傳·襄八年》騑也受其咎。《註》騑,子駟名。《音義》騑,芳非反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】【馬部】騑

驂,㫄馬。从馬非聲。甫微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驂也。旁馬也。

各本無上也字。不可通。今補。攷禮記正義,文選注引說文。或作旁馬也三字。或作驂旁馬也四字。正由有二也字而奪一耳。騑馬,經典皆謂之驂。故曰驂也。下文云駕三馬曰驂。許意古爲駕三馬之名。後乃駕四駕六,其旁馬皆得驂名矣。故又申之曰旁馬。旁者,冡上在軛中言之。不當衡下者謂之驂。亦謂之騑。駕三駕四所同也。若小雅傳曰。騑騑,行不止之皃。別爲一義。

从馬。非聲。

甫微切。十五部。

汉语字典

fēi

名词

1、(形声。从马,非声。本义:旁马)

2、同本义。古代驾车的马,在中间的叫服,在两旁的叫騑,也叫骖

“骖旁马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驾三马曰骖,中一马曰驾,旁两马曰騑也。”

在左骖马轭上。——《续汉书·舆服志》。注:“马在中曰服,在外曰騑。騑亦名骖。”

郑公子騑字子驷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

俨骖騑于上路。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
3、又如:蚍(騑马和服马。泛指驾车的马);騑驾(有旁马的车驾);騑骖(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)

4、泛指马。如:騑驹(小马);騑辔(马缰)

5、三岁的马

马二岁曰驹,马三岁曰騑。——《本草纲目》

fēifēi

马行走不停的样子

四牡騑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四牡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