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嗛字取名参考

嗛
拼音xián qiàn qiè 注音ㄒㄧㄢˊㄑㄧㄢˋㄑㄧㄝˋ
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
康熙笔画(嗛:13)画 部外10画
五笔kuvo|kuvw 郑码juxk 仓颉rtxc
四角号码68037 统一码基本区 U 55DB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金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嗛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4%,男孩名字占51%,女孩名字占:49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嗛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嗛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
2、嗛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à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嗛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嗛字,晚辈忌讳用嗛字取名。

嗛同五行吉利字

嗛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203   同文本:P1641   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苦蕈切,音歉。《廣韻》猿藏食處。《爾雅·釋獸》寓鼠曰嗛。《註》頰裏貯食處。寓謂獮猴之類,寄寓木上。

又《正韻》與歉同。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一穀不升謂之嗛。《註》嗛,不足貌。《釋文》去簟反。《呂氏春秋》天固有衰嗛廢伏。

又《晉語》嗛嗛之德。《註》嗛嗛,猶小小也。口玷切。或作謙。

又《集韻》下忝切,音鼸。鳥獸頰貯食。

又《唐韻》戸監切《集韻》乎監切,𠀤音銜。《說文》口有所銜也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昆莫生棄于野,鳥嗛肉蜚其上。《註》嗛音銜。《集韻》或作咁。

又與銜同,猶恨也。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景帝恚心嗛之,而未發也。《註》嗛音銜,漢書作銜。

又《管子·弟子職》唯嗛之視,同嗛以齒。《註》食盡曰嗛。齒,類也,謂食盡者,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。劉績曰:齒,次序也,如菜肉同盡則先益菜,後益肉也。
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苦兼切。與謙同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易之嗛嗛。《註》師古曰:嗛與謙同。

又《尹翁歸傳》溫良嗛退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廉不嗛。《註》至足者,物之去來,非我也,故無所容其嗛盈。

又《集韻》詰叶切,音愜。本作慊,足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口嗛于芻豢醪醴之味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嗛然而終日不言。《戰國策》膳啗之嗛于口。《註》嗛,愜也。《又》齊桓公夜半不嗛。《註》嗛,快也,苦劫反。一云言不善食,苦簟反。《史記·文帝紀》天下人民,未有嗛志。《註》不滿之意。《漢書》作㥦。考證:〔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穀不升謂之嗛。〕謹照原文穀字上增一字。〔《戰國策》膳喢之嗛于口。〕謹照原文喢改啗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嗛

口有所銜也。从口兼聲。戶監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口有所銜也。

夏小正曰。田鼠者,嗛鼠也。爾雅鼸鼠。古本亦作嗛。故孫叔然云。嗛者,頰裏也。廣韵曰。嗛,蝯藏食處也。嗛鼠食積於頰。人食似之。故頰車或曰鼸車。假借爲銜字。如佞幸傳大后由此嗛韓嫣是也。亦假借爲歉字。商銘嗛嗛之食,嗛嗛之德是也。亦假借爲謙字。如子夏周易,漢藝文志謙卦作嗛是也。志云。合於易之嗛嗛。一嗛而四益。轉寫下句从言。遂滋異說。

从口。兼聲。

戶監切。古音葢在七部。

汉语字典

qiān

形容词

1、通“谦”。谦虚

易之嗛嗛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思嗛约兮。——班固《东征赋》

嗛嗛之德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2、又如:嗛小(谦虚谨慎);嗛退(谦逊退让);嗛约(谦恭检束);嗛嗛(谦逊的样子)

3、另见 qiǎn

其它字义

qiǎn

名词

1、猴鼠之类的颊囊

(王孙)窃取人食,皆知自实其嗛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赠王孙文》

2、另见 qiān

其它字义

xián

动词

1、用嘴含(可吃的东西)

嗛,口所衔也。从口,兼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景帝恚,心嗛之而未发也。——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

而昆莫生,弃于野。乌嗛肉飞其上,狼往乳之。——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
2、怀恨

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,知使者意嗛守,即诬守纳己赇。——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xián

形容词

1、歉收;不足

一谷不升谓之嗛。——《谷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
满则虑嗛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
今谷嗛未报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

2、通“谦”。谦虚

夫大道不称,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,大勇不忮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主信爱之,则谨慎而嗛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
《易》之嗛嗛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3、满足;快意。通“慊”

由俗谓之,道尽嗛矣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
齐桓公夜半不嗛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