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噭字取名参考

噭
拼音jiào qiào chī 注音ㄐㄧㄠˋㄑㄧㄠˋ
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6画
康熙笔画(噭:16)画 部外13画
五笔kryt 郑码jnsm 仓颉rhsk
四角号码68040 统一码基本区 U 566D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金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噭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6%,男孩名字占51%,女孩名字占:49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噭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噭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
2、噭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ào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噭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噭字,晚辈忌讳用噭字取名。

噭同五行吉利字

噭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210   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吉弔切,𠀤音叫。《說文》吼也。一曰噭呼也。《廣韻》噭噭,深聲。《禮·曲禮》毋噭應。《註》噭號,呼之聲也。《疏》噭謂聲響高急,如叫之號呼也。

又《揚子·方言》啼極無聲,楚謂之噭咷。《前漢·韓延壽傳》噭咷楚歌。

又《公羊傳·昭二十四年》昭公于是噭然而哭。《註》噭,哭聲。

又《集韻》詰弔切,音竅。口也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馬蹏噭千。《註》師古曰:噭,口也。蹄與口共千,則爲馬二百也。《音義》噭,江弔反。又口弔反。

又《集韻》詰歷切。與喫同,詳前喫字註。

又吉歷切,音激。聲之激也。《史記·樂書》嘄噭之聲興而士奮。

又《公羊傳·噭然釋文》噭,古弔反,一音古狄反,二音皆可讀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噭

吼也。从口敫聲。一曰噭,呼也。古弔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口也。

口俗本譌吼。今正。史,漢貨殖傳皆云。馬蹄噭千。徐廣曰。噭,馬八髎也。小顏云。噭,口也。蹄與口共千則爲馬二百也。按以口釋噭。此必本說文。說文以口建首。下噭噣喙吻字皆與口字轉注相接。此全書之例也。通俗文,埤倉皆曰。尻骨謂之八髎。惟史記噭字從口。故徐以八髎釋之。尻亦得謂之口也。各本史記作躈。乃誤字耳。噭與竅音義相同。俗本說文作吼者,葢或識孔字於口字之旁。因誤倂爲一字。

从口。敫聲。

徐廣苦弔反。小顏江弔口釣二反。唐韵古弔切。二部。

一曰噭,呼也。

此別一義。呼當作嘑。字之誤也。嘑,號也。曲禮。母噭應。鄭曰。噭,號呼之聲也。呼亦當作嘑。俗寫通用耳。昭卄五年公羊傳曰。昭公於是噭然而哭。注。噭然,哭聲皃。釋文皆古弔反。

汉语字典

jiào

名词

同“叫”。呼喊,鸣叫

毋噭应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jiào

形容词

形容声音响亮。如:噭应(高声呼应);噭嗥(野兽号叫;高声叫呼);噭哮(高声长鸣);噭号(叫喊,号叫);噭啕(号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