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嶽字取名参考

嶽
拼音yuè 注音ㄩㄝˋ
部首山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7画
康熙笔画(嶽:17)画 部外14画
五笔mqtd 郑码llgs 仓颉ukhk
四角号码22284 统一码基本区 U 5DBD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木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嶽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48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6%,男孩名字占49%,女孩名字占:51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嶽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嶽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
2、嶽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è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嶽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嶽字,晚辈忌讳用嶽字取名。

嶽同五行吉利字

嶽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321   同文本:P1646   

〔古文〕𡶓𡶳𡴳《唐韻》五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逆角切,𠀤音鸑。《說文》東岱,南霍,西華,北恒,中泰室,王者巡狩所至。从山獄聲。《白虎通》嶽之爲言桷也。桷,考功德,定黜陟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川有瀆,山有嶽。《詩·大雅》崧高維嶽。《詩詁》山高而尊者嶽。唐虞四嶽,至周始有五嶽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恒,江南衡。《郭註》衡山,南嶽。又霍山爲南嶽,卽天柱山,潯水所出。霍衡俱爲南嶽也。《正字通》按地理志,衡山在長沙湘南縣,故曰江南衡。若天柱在廬江潯縣,則江北矣。亦曰南嶽者,漢武帝以衡山遼曠,移其祠於天柱,亦名天柱爲霍山。衡霍其實一山,衡山名霍。猶泰山一名岱也。

又嶽嶽,長角貌。《前漢·朱雲傳》五鹿嶽嶽,朱雲折其角。

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嶽敏。見廣西志。

又通作岳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咨,四岳。《傳》四岳,官名。一人而總四岳諸侯之事也。

又州名。本巴州,隋曰岳州,以天岳山名,山在洞庭湖。

又叶虞欲切,音玉。《曹植·責躬詩》願蒙矢石,建旗東嶽。庶立毫釐,微功自贖。《集韻》或作𡵤。《詩·崧高維嶽註》又作𡽺𡵤字原作𦫽下山。考證:〔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嵩。〕謹照原文嵩改嶽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九】【山部】嶽

東,岱;南,靃;西,華;北,恆;中,泰室。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。从山獄聲。岳,古文象高形。五角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岳,是中华大山,东岳叫“泰山”;南岳叫“衡山”;西岳叫“华山”;北岳叫“恒山”;中岳叫“嵩山”。嵩山也叫“泰室”,是古代帝王巡狩所到的王苑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“獄”是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東岱,

見下。

南靃,

南靃者,衡山也。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。風俗通曰。衡山一名霍山。爾雅釋山曰。霍山爲南嶽。尚書大傳, * 通皆舉霍山。毛傳則曰。南嶽,衡。許宗毛者也。曰南霍,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。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。封禪書。漢武帝元封四年。巡南郡。至江陵而東。登禮灊之天柱山。號曰南嶽。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。移其神於天柱者。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。而衡山不曰霍山矣。許言霍者,從其朔偁也。天柱山者,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。

西華,

見下。

北恒,

爾雅曰。恒山爲北嶽。毛傳曰。北嶽,恒。禹貢職方之恒山也。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。

中大室。

大各本作泰。今正。古書大字,俗或讀他葢切。改爲太。又改爲泰。葢不可盡正矣。爾雅曰。嵩高爲中嶽。封禪書,郊祀志皆曰。中嶽,嵩高也。按禹貢曰外方。左傳曰大室。國語曰崇山。崇之字亦作崈,亦作嵩。故崇山亦曰崈高山,亦曰嵩高山。地理志。潁川郡崈高縣。武帝置。以奉大室山。是爲中岳。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。大室,崇高錯舉。可見一山數名。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。

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。

㠯,用也。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。巡狩者,巡所守也。天子適諸侯曰巡狩。按堯典。二月至于岱宗。五月至于南嶽。八月至于西嶽。十有一月至于北嶽。不言中嶽也。而封禪書,郊祀志述堯典皆云。中嶽,嵩高也。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,而補其文曰。還至嵩。如初禮。應劭風俗通則曰。中嶽,嵩高也。王者所居。故不巡焉。其說乖異。

从山。獄聲。

五角切。三部。

岳,古文。象高形。

今字作岳。古文之變。

汉语字典

yuè

(1) 岳 1 的异体字

(2) 姓

(3) 另见 yuè(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