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揖字取名参考

揖
拼音 注音
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揖:13)画 部首 部首笔画4画 部外9画
五笔rkbg 郑码djce 仓颉qrsj
四角号码56041 统一码基本区 U 63D6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土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拱手行礼。

取名寓意:揖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243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8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揖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揖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
2、揖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ī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揖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揖字,晚辈忌讳用揖字取名。

揖同五行吉利字

揖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442   同文本:P1648   

《唐韻》伊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一入切,𠀤音挹。《說文》手著胷曰揖。《六書故》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賓厭介註》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《詩詁》上手當曰厭,謂手厭於胷,引手當曰揖,下手曰拜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儀》土揖庶姓。時揖異姓。天揖同姓。《註》土揖,推手小下之也。時揖,平推手也。天揖,推手小舉之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酈生不拜長揖。《註》長揖者,手自上而極下。

又《說文》攘也。◎按攘同讓。增韻,遜也。前漢王莽傳,揖大福之恩。註:揖謂讓而不當也。

又進也。《禮·玉藻》進則揖之,退則揚之。《註》揖之謂小俯也。揚之謂小仰也。

又三揖,卿大夫士也。《左傳·哀二年》三揖在下。

又《集韻》乙及切,音邑。與挹同。《王禹偁·竹樓記》遠吞山光,平揖江瀨。

又側立切,音戢。聚也。《詩·周南》螽斯羽揖揖兮。

又《集韻》卽入切《正韻》賫入切,𠀤音湒。義同。

又《集韻》籍入切,音集。義同。又成也。

又與輯通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普天之下,摶心揖志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揖五瑞。《註》合也。

又乙冀切,音懿。與撎同本作揖。考證:〔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普天之下,博心揖志。〕謹照原文博心改摶心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揖

攘也。从手咠聲。一曰手箸胷曰揖。伊入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攘也。

攘汲古閣改作讓。誤。此與下文攘推也相聯爲文。鄭禮注云。推手曰揖。凡拱其手使前曰揖。凡推手小下之爲土揖。推手小舉之爲天揖。推手平之爲時揖也。成十六年。敢肅使者。則若今人之長揖。

从手。咠聲。

伊入切。八部。

一曰手箸匈曰揖。

此別一義。上言揖以爲讓。謂手遠於胸。此言手箸於胸曰揖者。箸直略切。禮經有揖有厭。厭一涉切。推手曰揖。引手曰厭。推者,推之遠胸。引者,引之箸胸。如鄉飲酒。主人揖先入。此用推手也。賓厭眔賓。此用引手也。謙若不敢前也。今文厭皆作揖。則今文禮有揖無厭。許君於禮或從古文。或從今文。此手箸胸曰揖。葢於此從今文。不從古文。是以統謂之揖尒。推手引手隨宐而用。今人謙讓亦兼有此二者。周禮疏,儀禮疏厭或作撎。譌字不可從。

汉语字典

动词

1、(形声。从手,咠( )声。本义:拱手行礼)

2、同本义

自家拜揖,愿求恩官高姓大名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

3、又如:揖客(长揖不拜之客;向客拱手为礼);揖游(古代行礼时依礼仪进退俯仰)

4、让出,逊主

公惟国家之统,揖大福大恩,事事谦让,动而固辞。——《汉书》

5、又如:揖让(揖逊。宾主相见的礼仪;禅让。让位于贤);揖盗开门(比喻接纳坏人,自取其祸)

6、通“壹”。专一

普天之下,搏心揖志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