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汾字取名参考

汾
拼音fén 注音ㄈㄣˊ
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
康熙笔画(汾:8)画 部首 部首笔画4画 部外4画
五笔iwvn|iwvt 郑码voyd 仓颉ecsh
四角号码38127 统一码基本区 U 6C7E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带刀字,多刑克,晚婚吉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1、水名,即汾河;2、大。如汾王(大王。一说指周厉王)。

取名寓意:汾字用着取名寓指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3250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汾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汾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汾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é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汾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汾字,晚辈忌讳用汾字取名。

汾同五行吉利字

汾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609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符分切,音濆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。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冀州,其浸汾潞。《水經》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《山海經》管涔之山,其上無草木,而下多玉。汾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《十三州志》出武州之燕京山,亦管涔之異名也。

又地名,在襄城。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楚子庚治兵于汾。《司馬彪曰》襄城縣有汾丘。

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汾隂,臨汾,俱屬河東郡。汾陽屬太原郡。《廣輿記》臨汾,汾西二縣,今俱屬平陽府。

又郡名。《廣輿記》山西汾州府,本漢太原郡,後魏曰汾州,唐曰浩州,宋曰汾陽。

又《集韻》步奔切,音盆。與湓同。湓水在潯陽。或省作汾。詳湓字註。

又方文切,音分。與紛同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汾沄沸渭。《註》衆盛貌。汾沄,音紛雲。

又溫汾,水轉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所揚汩者,所溫汾者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汾

水。出太原晉陽山,西南入河。从水分聲。或曰出汾陽北山,冀州浸。符分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汾水。出大原晉陽山。西南入河。

太原郡晉陽,二志同。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。城中舊有三城。一曰大明城。古晉陽城也。左傳有六名。曰大夏,曰大原,曰大鹵,曰夏墟,曰晉陽,曰鄂。其實一也。周禮河內曰冀州。其浸汾,潞。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。又曰宣汾洮。前志曰。大原郡晉陽。晉水所出。東入汾。汾陽。汾水所出。西南至汾陰入河。水經曰。汾水,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至汾陰縣北。西注於河。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,志水經舉其遠源。許舉其近源也。汾出管涔山。東南過晉陽縣東。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。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。所謂晉陽山者,葢卽縣甕山。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。晉水所出也。杜注左傳曰。汾水出太原。與許合。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。經陽曲縣。至太原縣城東。晉水入焉。又經清源縣東南,徐溝縣北。又經交城縣,文水縣,平遙縣,汾陽縣,孝義縣,介休縣,靈石縣,霍州,趙城縣,洪洞縣,臨汾縣,襄陵縣,太平縣,曲沃縣。至絳州城南。澮水入焉。又經稷山縣,河津縣。至榮河縣北境入河。在龍門之南五十里。曰汾口。於古水道無大異。

从水。分聲。

符分切。十三部。按大雅汾王之甥。毛曰。汾,大也。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。

或曰出汾陽北山。

漢志,水經說見上。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。

冀州浸。

周禮職方氏文。

汉语字典

fén

名词

水名,即汾河。在山西省中部。长七百一十六公里,为黄河第二大支流

fén

形容词

大。如:汾王(大王。一说指周厉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