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芡字取名参考

芡
拼音qiàn 注音ㄑㄧㄢˋ
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
康熙笔画(芡:10)画 部首 部首笔画6画 部外4画
五笔aqwu 郑码ero 仓颉tno
四角号码44802 统一码基本区 U 82A1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芡草,也叫"鸡头"。一年生水草,全株有刺。叶圆形,浮在水面。开紫花,果实外皮有刺。

取名寓意:芡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934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5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芡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芡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芡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àn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芡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芡字,晚辈忌讳用芡字取名。

芡同五行吉利字

芡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019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具險切,音儉。《說文》雞頭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䓈、芡,北燕謂之䓈,靑、徐、淮、泗之閒謂之芡,或謂之雞頭,或謂之鴈頭,或謂之烏頭。《古今註》葉似荷而大,葉上蹙縐如沸,實有芒刺,其中如米,可以度飢,卽今蔿子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籩人》加籩之實:蔆、芡、㮚、脯。《韓愈詩》平池散芡盤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一】【艸部】芡

雞頭也。从艸欠聲。巨險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雞頭也。

周禮加籩之實有芡注同此。方言䓈,芡,雞頭也。北燕謂之䓈。靑徐淮泗之閒謂之芡。南楚江湘之閒謂之雞頭。或謂之鴈頭。或謂之烏頭。

从艸。欠聲。

巨儉切。古音。在八部。

汉语字典

qiàn

名词

1、(形声。从艸,欠声。本义:水生植物。又名鸡头)

2、即“芡实”,俗称“鸡头”

芡,鸡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按,花似鸡冠,实苞如鸡首,故名。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,体表有刺,叶圆而大,浮于水面,花茎伸长于水面上,顶生一花,紫色,浆果球形,果内胚乳白粉质,可食用。如:芡珠(芡的子实)

3、做菜时用芡粉或淀粉调成的汁。如:勾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