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谴字取名参考

谴
拼音qiǎn 注音ㄑㄧㄢˇ
部首讠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5画
康熙笔画(譴:21)画 部首 部首笔画7画 部外14画
五笔ykhp 郑码sjyw 仓颉ivylr
四角号码35737 统一码基本区 U 8C34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金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谴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8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2%,男孩名字占51%,女孩名字占:49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谴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谴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
2、谴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ǎn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谴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谴字,晚辈忌讳用谴字取名。

谴同五行吉利字

谴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184   

《唐韻》去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詰戰切,𠀤音繾。《說文》謫問也。《廣雅》責也。《廣韻》怒也,讓也。《正韻》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畏此譴怒。《傳》罪責也。《戰國策》太卜譴之曰:周之祭地爲祟。《註》謫問也。

又《揚子·方言》譴,喘轉也。《註》猶宛轉也。

又《集韻》姓也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三】【言部】譴

謫問也。从言遣聲。去戰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谴,对罪行处治并追问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遣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謫問也。从言。遣聲。

去戰切。十四部。

汉语字典

qiǎn

动词

1、(形声。本义:责备,斥责)

2、同本义

谴,谪问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谴,呵也。——《苍颉篇》

畏此谴怒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
闻而谴友。——《孔子家语·五行》

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,因谴之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
前者,失救泾河老龙,获谴于我皇后帝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3、又如:谴谪(责备);谴斥(受责备);谴告(谴责警告);谴呵(谴责申叱);谴咎(谴责罪过);谴怒(怒责)

4、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

又不得已而谴,则为之择地而居。——刘禹锡《上杜司徒书》

5、又如:谴谪(官吏因罪降级,调往边远地方);谴客(被贬谪的人);谴域(谪迁之地);谴逐(贬谪放逐)

qiǎn

名词

罪过

臣有大谴。——《北史·李彪传》

欲以改正思谴,除凶致吉。——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