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鲠字取名参考

鲠
拼音gěng 注音ㄍㄥˇ
部首鱼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5画
康熙笔画(鯁:18)画 部首 部首笔画11画 部外7画
五笔qggq|qggr 郑码rako 仓颉nmmlk
四角号码21146 统一码基本区 U 9CA0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鲠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65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0%,男孩名字占46%,女孩名字占:54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鲠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鲠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鲠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ěng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鲠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鲠字,晚辈忌讳用鲠字取名。

鲠同五行吉利字

鲠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471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古杏切,梗去聲。《說文》本作𩹐,魚骨。《廣韻》刺在喉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註》乾魚近腴,多骨鯁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祝鯁在後。

又《廣韻》骨鯁蹇諤之臣。《後漢·來歙傳》太中大夫段襄骨鯁,可任。《註》骨鯁,喩正直也。

又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蛟龍生鯤鯁。又與梗同。《後漢·殷熲傳》至今爲鯁。《註》與梗同。

又《集韻》居孟切,音賡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一】【魚部】鯁

魚骨也。从魚更聲。古杏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魚骨也。

故其字从魚。與骨部骾字別。而骨骾字亦多借鯁爲之。爾雅曰。魚枕謂之丁。魚腸謂之乙。魚尾謂之丙。今益之曰魚骨謂之鯁,魚甲謂之鱗。魚臭謂之鮏。

从魚。㪅聲。

古杏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
汉语字典

鯁、骾 gěng

名词

1、(形声。从鱼(或从骨),更声。本义:鱼骨,鱼刺)

2、同本义

鲠,鱼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3、又如: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

4、病患,祸害

除鲠而避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害也。”

5、又如:鲠慰(悒郁中得到安慰)

gěng

动词

1、假借为“骾”。鱼刺卡在喉咙里

骾,食骨留咽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鱼去乙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:“食之鲠人。”

2、又如:他被鱼刺鲠住了

3、阻塞;堵塞

楚师屠汉卒,睢河鲠其流。——《文选·刘孝标·辨命论》

4、通“哽”。如:鲠涕(哽咽流涕,哭泣而不敢出声的样子);鲠泗(哽咽流涕);鲠裂(哽咽悲伤);鲠塞(哽咽气塞)

gěng

形容词

刚直。如:鲠言直议;鲠亮(刚毅正直,光明磊落);鲠论(正直的议论);鲠谔(说话正直);鲠气(刚正不阿的气概);鲠固(刚正坚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