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喁字取名参考

喁
拼音yóng 注音ㄩㄥˊ
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喁:12)画 部外9画
五笔kjmy 郑码jklz 仓颉rwlb
四角号码66027 统一码基本区 U 5581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土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鱼嘴朝上,露出水面。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。

取名寓意:喁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59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9%,男孩名字占47%,女孩名字占:53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喁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喁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
2、喁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óng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喁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喁字,晚辈忌讳用喁字取名。

喁同五行吉利字

喁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97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魚容切,音顒。《說文》魚口上見。《廣韻》噞喁。《韓詩外傳》水濁則魚喁。《庾肩吾詩》江潭作噞喁。

又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延頸舉踵,喁喁然,皆爭歸義。《註》喁,五恭反,口向上也。

又《集韻》一曰聲也。
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元俱切,音愚。《集韻》魚口出入。

又《集韻》一曰聲也。《韻會》聲相和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前者唱于,而隨者唱喁。《音義》喁,五恭反,徐又音愚。《史記·日者傳》公等喁喁者也,何知長者之道乎。

又《集韻》語口切,音偶。義同。《莊子音義》又五斗反。

又五矩切,音麌。噞喁,魚口聚貌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喁

魚口上見。从口禺聲。魚容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魚口上見。

師古,玄應皆作衆口。按魚是也。淮南書。水濁則魚噞喁。劉逵注吳都賦曰。噞喁,魚在水中羣出動口皃。喁本狀魚。引伸他用。如論語素王受命讖莫不喁喁延頸歸德,淮南書羣生莫不喁喁然仰其德,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是也。

从口。禺聲。

魚容切。葢古音在四部。

汉语字典

yóng

形容词

1、(形声。从口,禺( )声。本义:鱼口向 上露出水面)

2、同本义

喁,鱼口上见。——《说文》

水浊则鱼喁,令苛则民乱。——《韩诗外传》

3、仰望期待的样子。如:喁望(仰望;渴望)

4、另见

名词

1、应和的声音

前者唱于,而随者唱喁。——《庄子》

2、另见 yó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