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吴字取名参考

吴
拼音 注音ㄨˊ
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
康熙笔画(吴:7)画 部外4画
五笔kgdu 郑码jagd 仓颉rmk
四角号码60804 统一码基本区 U 5434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木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姓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一生清雅多才,中年多灾,晚年吉祥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即吴国,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;大声说话,会意。

取名寓意:吴字用着取名寓指追求完美、不断进步、光彩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20664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8%,男孩名字占62%,女孩名字占:38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吴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吴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吴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ú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吴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吴字,晚辈忌讳用吴字取名。

吴同五行吉利字

吴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79   

俗吳字。《吳志·薛綜傳》無口爲天,有口爲吴。《正字通》此借字形爲諧語,非吴字本義。《正韻》吳字註亦作吴,非。(吳)〔古文〕𡗿𡗾《唐韻》午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𠀤音吾。國名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太伯之奔荆蠻,自號句吳。《註》宋衷曰:句吳,太伯始所居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秦置,高帝六年爲荆國,十二年,更名吳。亦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吳縣。

又《說文》郡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吳郡,順帝分會稽置。《韻會》吳郡、吳興、丹陽爲三吳。《正字通》水經以吳興、吳郡、會稽爲三吳。指掌圖以蘇、常、湖爲三吳,其說不同。

又《齊語》西服㳅沙西吳。《註》雍州之地。

又天吳,水神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贊》八頭十尾,人面虎身。龍據兩川,威無不震。

又《說文》姓也。《廣韻》太伯之後,因以命氏。

又《方言》大也。《說文》大言也。《詩·周頌》不吳不敖。《傳》吳,譁也。

又《魯頌》不吳不揚。《說文註》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。今寫詩者,攺吳作㕦,又音乎化切,其謬甚矣。《釋文》吳,舊如字。何承天云:从口下大,故魚之大口者名㕦,胡化反,此音恐驚俗也。按《說文》《釋文》俱云吳作㕦讀,非。而《玉篇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諸書,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,惟正韻收吳入禡韻,詩朱註亦作去聲讀。未知孰是,存以備考。

又《集韻》元俱切,音愚。虞古作吳。註詳虍部七畫。《釋名》吳,虞也。太伯讓位而不就,歸封于此,虞其志也。

又與娛通。《詩·周頌》不吳不敖。《疏》正義曰:人自娛樂,必讙譁爲聲。故以娛爲譁也。定本娛作吳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】【夨部】吳

姓也。亦郡也。一曰吳,大言也。从夨口。𡗾,古文如此。五乎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大言,故夨口以出聲。《詩》曰:不吳不揚。今寫《詩》者改吳作㕦。又音乎化切。其謬甚矣。” 〖注〗𡗿,亦古文吳。文四 重一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吴,一种姓氏。也是一个郡的名称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吴”是说大话。字形采用“矢、口”会义。吴,古文的“吴”写成这样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大言也。

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。乃妄人所增。今删正。檢韵會本正如是。周頌絲衣,魯頌泮水皆曰不吳。傳箋背云吳,譁也。言部曰。譁者,讙也。然則大言卽謂譁也。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娱。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。皆叚借字。大言者,吳字之本義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方言曰。吳,大也。九章。齊吳榜以擊汏。王注。齊舉大櫂。

从夨口。

大言非正理也。故从夨口。五乎切。五部。何承天改吳作?。音胡化反。其繆甚矣。

汉语字典

动词

(会意。从口,从矢。矢( ),象头的动作。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。本义:大声说话,喧哗) 同本义

不吴不敖,胡考之休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丝衣》。传:“吴,哗也。”

形容词

〈方〉∶大。如:吴魁(大而平的盾);吴榜(大棹,划船工具。亦指船)

名词

吴国。公元222—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。如:吴越(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。借指仇人);吴歈(吴地的歌声);吴牛见月(吴地的牛怕热,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,喘息起来);吴越气脉(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);吴头楚尾(指吴楚之间的地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