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帖字取名参考

帖
拼音tiè tiě tiē 注音ㄊㄧㄝˋㄊㄧㄝˇㄊㄧㄝ
部首巾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
康熙笔画(帖:8)画 部外5画
五笔mhhk 郑码liij 仓颉lbyr
四角号码41260 统一码基本区 U 5E16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福禄有份,缘和四海,中年吉祥,晚年劳神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帖服。对约束、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。

取名寓意:帖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7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9%,男孩名字占47%,女孩名字占:53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帖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帖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帖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ē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帖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帖字,晚辈忌讳用帖字取名。

帖同五行吉利字

帖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330   

《唐韻》他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託協切《正韻》他協切,𠀤音貼。《說文》帛書署也。《廣韻》券帖。

又《通俗文》題賦曰帖。

又唐制,帖試士曰試帖。舉人總括經文,以應帖試,曰帖括。《文獻通考》帖經,以其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閒開惟一行,裁紙爲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,或得五,或得六,爲通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楊綰疏言明經,但記帖括。

又《唐國史補》宰相判事有堂案,處分百司曰堂帖。

又《廣雅》帖,服也。

又《增韻》妥帖,定也。《王逸楚辭序》義多乖異,事不妥帖。《陸機·文賦》或妥帖而易施。

又《廣韻》牀前帷也。《釋名》牀前帷曰帖。言帖帖而垂也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七】【巾部】帖

帛書署也。从巾占聲。他叶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帖,帛布上书写的题签。字形采用“巾”作边旁,采用“占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帛書署也。

木部曰。檢,書署也。木爲之謂之檢。帛爲之則謂之帖。皆謂幖題。今人所謂籤也。帛署必黏𪏻。引伸爲帖服,爲帖妥。俗製貼字爲相附之義。製怗字爲安服之義。

从巾。占聲。

他叶切。七部。

汉语字典

tiē

形容词

1、帖服。对约束、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

塞外蛮人方帖服,水边鬼卒又猖狂。——《三侠五义》

2、又如:伏伏帖帖;俯首帖耳;帖帖(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;温顺,服帖);帖伏(折服,顺从不反抗);帖胁(拘束不展)

3、安定

事不妥帖。——王逸《楚辞序》

安置妥帖平不颇。——韩愈《石鼓歌》

4、又如:帖然(安定);帖泰(安宁;安定)

5、安静

帖,静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6、又如:帖息(平静无声);帖妥(静止不动)

tiē

动词

1、粘。同“贴”

对镜帖花黄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2、如:帖黄(贴黄。唐时敕书用纸。凡有更改的地方,仍以黄纸贴之)

3、紧挨着

因帖卧床上,剑至果高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
4、又如:帖骑(贴身于马上);帖席(贴卧席上);帖伏(贴地而伏)

5、砌垒

帖石防溃岸。——唐·杜甫《早起》

6、添补,增添。

7、如:帖例(帖附前例)

8、典押

臣计天下编户,贫弱者众,有卖舍、帖田供王役者。——《新唐书·李峤传》

9、另见 tiě;tiè

tiě

名词

1、官府文书,公文

府帖昨夜下,次选中男行。——杜甫《新安吏》

2、又如:帖发(行文发送);帖写(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);帖头(差役)

3、证券;单据;凭证

一季无讼,即书户帖,连庄帐付之,以为地符。——《宋史》

4、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。

5、如:名帖;拜帖;盟帖;庚帖;请帖;下帖子;回帖;谢帖

6、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。

7、如:招帖

8、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

题赋曰帖,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
9、又如:帖恬(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);帖经(帖文。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);帖试(帖括。以帖经试士)

10、箭靶

箭头破帖浑无敌。——唐·贾岛《上邠宁邢司徒》

11、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

启帖理针线,非独学裁缝。——唐·孟郊《古意》

12、标签

以纸帖之。——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每韵为一帖。

tiě

量词

1、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。

2、如:一帖药

3、另见 tiē;tiè

tiè

名词

1、(形声。从巾,占声。本义: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)

2、写在帛上的书签

帖,帛书署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木部曰:“检,书署也。”木为之谓之检,帛为之则谓之帖,皆谓幖题,今人所谓签也。”

3、名册,名簿

府帖昨夜下,次选中男行。——杜甫《新安吏》

4、铭功纪事的石刻称“碑”,书疏称“帖”。

5、如:晋代王羲之有《姨母帖》、《快雪时晴帖》

6、又指石刻、木刻的拓本,书画的摹临范本。

7、如:碑帖;字帖;画帖

8、对联;联语

金子友来乞楹帖。——《瓯北诗话》

9、又如:春帖(春联)

10、另见 tiē;ti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