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午字取名参考

午
拼音 注音ㄨˇ
部首十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4画
康熙笔画(午:4)画 部外2画
五笔tfj 郑码maed 仓颉oj
四角号码80400 统一码基本区 U 5348 结构单一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食禄齐美,环境良好,中年奔波,晚年吉庆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地支的第七位,属马;用以纪月;用以纪时;纵横相交;相遇。

取名寓意:午字用着取名寓指珍惜时间、敏捷、灵活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3220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50%,女孩名字占:50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午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午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午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ǔ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午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午字,晚辈忌讳用午字取名。

午同五行吉利字

午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56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疑古切,音五。《說文》牾也。五月隂氣午逆,陽冒地而出也。《徐曰》五月陽極隂生。仵者,正衝之也。又辰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午曰敦牂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斗五月指午。

又《廣韻》交也。《韻會》一縱一橫曰旁午,猶言交橫也。《儀禮·特牲饋食》心舌皆去,本末午割之。《註》縱橫割也。《禮·內則》男角女羈。《註》午達曰羈。《疏》度尺而午,令女剪髮,留其頂上,縱橫各一,相通達也。《前漢·霍光傳》使者旁午。《註》旁午,分布也。又舛午,違背也。見《前漢·劉向傳》。

又《前漢·劉向傳》水旱飢蝝,蠭午𠀤起。《註》猶雜沓也。

又《段成式詩》良人爲漬木瓜水,遮却紅腮交午痕。

又《韻會》馬屬午。晉姓司馬,因攺司馬官爲典午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四】【午部】午

啎也。五月,陰气午逆陽。冒地而出。此予矢同意。凡午之屬皆从午。疑古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午,逆反。在地支中,“午”代表五月,这时地里的阴气逆反阳气,从地面冒出。“午”字的造字方法与“矢”字的造字方法相同。所 有与午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午”作边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啎也。

啎者,屰也。

五月侌气啎屰昜。冒地而出也。

啎屰各本作午逆。今正。律書曰。午者,陰陽交。故曰午。律曆志曰。咢布於午。天文訓曰。午,仵也。陰氣從下上。與陽相仵逆也。廣雅釋言。午,仵也。按仵卽啎字。四月純陽。五月一陰屰陽。冒地而出。故製字以象其形。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。義之引申也。儀禮度而午。注云。一縱一横曰午。

象形。

各本無此二字。今補。

此與矢同意。

矢之首與午相似。皆象貫之而出也。疑古切。五部。

凡午之屬皆从午。

汉语字典

名词

1、(象形。本义:御马索)

2、同本义

(甲骨文“午”字)疑当是索形,殆驭马之辔也。——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

3、地支的第七位

4、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

太岁在午曰敦羊。——《尔雅》

5、用以纪月。即农历五月

午,五月阴气午逆阳,冒地而出。——《说文》

6、用以纪日

庚午之日,日始有谪。——《左传》

7、用以纪时,即十一时至十三时;正午,白天十二时

午战于彼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
时已过午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过午已昏。——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
8、又如:午枕(午睡);午牌(午时);午晌(晌午);午炮(正午的号炮);午火(正午烈日);午天(中午);午斋(中午的斋食);午暑(中午的暑气);午漏(午时滴漏);午际(午初);午上(中午前);午潮(正午的潮水);午茶(午饭后的茶水)

9、十二肖属马,因亦为马的代称。如:午日三公(马)

10、干支逢五日午。亦特指五月初五。如:端午;重午;午月(五月);午节(端五节)

11、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,午为正南,因以为南方的代称。如:午上(南方的上空)

形容词

1、纵横相交

度尺而午。——《仪礼》。郑玄注:“一纵一横曰午。”

2、又如:午午(交错杂沓的样子);午道(纵横交贯的要道);午贯(十字形交叉贯穿);午割(交叉切割)

动词

1、通“仵”。违反

午其众以伐有道,求得当欲,不以其所。——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朝臣舛午。——《汉书·刘向传》

2、通“迕”。抵触,相遇

视可午其军、取其将…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