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耿字取名参考

耿
拼音gěng 注音ㄍㄥˇ
部首耳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10画
康熙笔画(耿:10)画 部外4画
五笔boy 郑码ceuo 仓颉sjf
四角号码19480 统一码基本区 U 803F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姓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一生清雅,缘和四海,中年劳或潦倒,晚年吉祥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1、明亮,光明的意思;2、正直、刚直,如忠心耿耿。

取名寓意:耿字用着取名寓指刚正不阿、耿直、积极、前途光明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44139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1%,男孩名字占64%,女孩名字占:36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耿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耿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耿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ěng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耿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耿字,晚辈忌讳用耿字取名。

耿同五行吉利字

耿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966   

〔古文〕熲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古幸切,音𦵸。《說文》耳著頰也。

又《廣韻》耿介也。《馮衍·顯志賦》獨耿介而慕古兮。《徐敬業詩》少年負壯氣,耿介立衝冠。

又《韻會》不安也。《詩·衞風》耿耿不寐。《傳》耿耿,猶儆儆也。錢氏曰:耿耿,小明,心有所存,不能忘之貌。

又光也。《書·立政》以覲文王之耿光。

又與炯通。《晉語》其光耿於民矣。《註》耿,猶炤也。

又地名。《左傳·閔元年》滅耿,滅霍,滅魏。《註》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。《括地志》霍晉州霍邑縣,故耿城,今名耿倉城,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,故耿國。

又《山海經》耿山無草木,多水碧。

又姓。漢耿弇,耿况。

又《集韻》俱永切,音憬。光也。本作炅。

又《集韻》涓熒切《韻會》古熒切,𠀤音扃。明白也。

又與𥳑通。幽州方言也。《蜀志·𥳑雍傳註》或曰雍本姓耿,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,遂隨音變之。◎按說文耿,耳著頰也,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,耿,光也,从光聖省。凡字皆左形右聲,杜說非也。徐鍇曰:凡字多右形左聲,此說或後人所加,或傳寫之誤,語載徐本說文。蓋許以杜說爲非,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。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,而不折衷其是非,不知耿光也。以杜說爲優,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,與凡字多右形左聲,則許徐之說皆非也。周禮、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。賈之言曰:書有六體,形聲實多。若江河之類,是左形右聲。鳩鴿之類,是右形左聲。草藻之類,是上形下聲。婆娑之類,是下形上聲。圃國之類,是外形內聲。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,是內形外聲。形聲之等有六也,附記於此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二】【耳部】耿

耳箸頰也。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:耿,光也。从光,聖省。凡字皆左形右聲。杜林非也。古杏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凡字多右形左聲,此說或後人所加,或傳寫之誤。”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耿,耳贴着脸颊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用省略了“圭”的“烓”作声旁。杜林说:“耿,光也。从光,聖省。”所有形声字都是左边旁表形、右边旁表声。所以,杜林的说法是错的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耳箸頰也。

頰者,面旁也。耳箸於頰曰耿。耿之言黏也。黏於頰也。邶風。耿耿不寐。傳曰。耿耿猶儆儆也。憂之聯綴於心。取義於此。凡云耿者,謂專壹也。杜林說皮傳耿光。而非字義。

从耳。烓省聲。

烓小徐作炯。大徐本舊皆作烓。烓讀若冂。見火部。耿古杏切。十一部。

杜林說。耿,光也。

古文尙書曰。文王之耿光。離騷注曰。耿,光也。又曰。耿,明也。

从火。

依韵會訂。

聖省聲。凡字皆𠂇形又聲。杜說非也。

徐鍇曰。此說或後人所加。

汉语字典

gěng

形容词

1、(形声。从火,圣( shèng)省声。本义:耳贴于颊)

2、同本义

3、通“炯”。明亮,光明

跪敷衽(铺开衣襟)以陈辞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(指正道)。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离骚》

4、又如:耿耀(照耀);耿光(光明;光辉);耿晶晶(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);耿烈(光明炽热);耿介(光明正大)

5、心情不安;悲伤

耿耿不寐,如有隐忧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
6、又如:耿耿于心(形容心中有事牵挂,无法忘却);耿介(心中不安);耿灼(焦虑不安)

7、刚直

参差相叠重重,刚耿陵宇宙。——唐·韩愈《南山诗》

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,不养耿介之士,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,削灭之朝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8、又如:耿介(耿直;刚直;正大光明);耿正(刚强正直);耿怀(直率的情怀);耿挺(坚贞特立)

9、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,红筋暴露的样子

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,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