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马字取名参考

马
拼音 注音ㄇㄚˇ
部首马部 总笔画3画
康熙笔画(馬:10)画 部首 部首笔画10画
五笔cnng|cgd 郑码xa 仓颉nvsm
四角号码77127 统一码基本区 U 9A6C 结构单一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水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姓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清雅多才,中年劳或奔波,晚年吉祥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哺乳动物,颈上有鬃,尾生长毛,四肢强健,善跑,供人骑或拉东西,大,姓氏。

取名寓意:马字用着取名寓指健壮、奋发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2095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7%,男孩名字占60%,女孩名字占:40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马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马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马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ǎ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马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马字,晚辈忌讳用马字取名。

马同五行吉利字

马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433   同文本:P1680   

〔古文〕𢒠𩡬𢒗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下切,𠀤麻上聲。《說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黃帝臣相乗馬。馬,武獸也,怒也。《正韻》乗畜。生於午,稟火氣。火不能生木,故馬有肝無膽。膽,木之精氣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說卦傳》乾爲馬。《疏》乾象天,天行健,故爲馬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地精爲馬。《春秋·考异記》地生月精爲馬。月數十二,故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禮·夏官·馬質》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凡軍事,物馬而頒之。註:毛馬齊其色。物馬齊其力。

又《趣馬》掌贊正良馬。

又《巫馬》掌養疾馬而乗治之,相醫而藥攻馬疾。

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。《圉人》掌芻牧以役圉師。

又司馬,官名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註》謂總武事也。

又《淸夜錄》漢制,卿駟馬右騑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太守,駟馬駕車,一馬行春。《衞宏·輿服志》諸侯四馬,駙以一馬。《南史·柳元策傳》兄弟五人,𠀤爲太守。時人語曰:柳氏門庭,五馬逶迤。《正字通》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。

又田野浮氣曰野馬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《註》日光也。一曰遊絲水氣。

又陽馬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承以陽馬,接以圓方。《註》陽馬,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,連接或圓或方也。

又投壺勝算曰馬。《禮·投壺》爲勝者立馬,一馬從二馬,三馬旣立,請慶多馬。《註》立馬者,取算以爲馬,表其勝之數也。謂算爲馬者,馬爲威武之用,投壺及射,皆以習武也。

又《字彙補》打馬,彈碁類也。朱李易安有打馬圖。

又地名。馬陘,齊邑。馬陵,鄭地。𠀤見《左傳》。

又天馬,獸名。有翼能飛。

又竈馬,蟲名。《酉陽雜俎》狀似促織,好穴竈旁。今俗呼竈雞。

又馬勃,草名。《正字通》生濕地腐木上,一名馬疕。韓愈所云牛溲馬勃,兼收𠀤蓄是也。

又海馬,魚名。牙骨堅瑩,文理細如絲,可制爲器。

又姓。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後,趙奢封馬服君,遂氏焉。又司馬、巫馬、乗馬,皆複姓。《前漢·溝洫志》諫大夫乗馬延年。《孟康曰》乗馬,姓也。

又《風俗通》有白馬氏。

又馬流。《兪益期曰》馬援立銅柱,岸北有遺兵,居壽冷岸,南對銅柱,悉姓馬,號曰馬流。《方隅勝略》謂馬人散處南海,謂之馬流。《韓愈詩》衙時龍戸集,上日馬人來。《註》卽馬流也。一作馬留。

又門名。《前漢·項籍傳註》宮垣內兵衞所在,四面皆有司馬,以主事,故總稱司馬門。

又《公孫弘傳註》武帝時,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,立於魯般門外,更名金馬門。

又亭名。謝靈運爲永嘉太守,以五馬自隨,立五馬亭。

又《集韻》滿補切,音姥。義同。《前漢·石慶傳》馬字與尾當五。《師古曰》馬字,下曲者尾,幷四點爲足,凡五。考證:〔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

又《趣馬》掌贊正良馬。

又《巫馬》掌養疾馬而乗治之,相醫而藥攻馬疾。

又《馬質》掌質馬,馬量三物。一曰戎馬,二曰田馬,三曰駑馬。皆有物賈。

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。《圉人》掌芻牧以役圉師。凡太祭祀,朝覲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凡軍事,物馬而頒之。《註》毛馬,齊其色。物馬,齊其力。〕謹照原文次序改為: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又校人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凡軍事,物馬而頒之。註毛馬齊其色。物馬齊其力。

又《趣馬》掌贊正良馬。

又《巫馬》掌養疾馬而乗治之,相醫而藥攻馬疾。

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。《圉人》掌芻牧以役圉師。〔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後,超奢封馬服君,遂氏焉。〕謹照原文超奢改趙奢。原版已改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】【馬部】馬

怒也。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凡馬之屬皆从馬。𢒠,古文。𢒠,籒文馬與𢒠同,有髦。莫下切〖注〗𩡬𢒗,古文馬。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马,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动物。马勇武无比。字形像马头、马鬃、马尾、四足的造型。所有与马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马”作边旁。马,是古文写法的“马”。马,籒文的马与马同,有马鬃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怒也。武也。

以曡韵爲訓。亦門聞也,戶䕶也之例也。釋名曰。大司馬。馬,武也。大揔武事也。

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

古,籒文皆以彡象髦。石建奏事。事下。建讀之曰。誤書馬字。與尾當五。今乃四。不足一。上譴死矣。莫下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凡馬之屬皆从馬。

汉语字典

名词

1、(象形。早期金文字形,象马眼、马鬃、马尾之形。“马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家畜名)

2、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。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,用作驮畜、挽畜和乘骑;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,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,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(如体型较大,蹄子较大,颈稍呈弓形,头小,耳短)

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——韩愈《马说》

3、又如:马伯乐(相马的人);马首(属马的人);马牌子(官府养马的伕役,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);马曹(官署名。专门管马);马圈(养马的地方);马祭(祭祀马神);马绊(系马用的绳子);马褐(马的护衣);马祸(马的异象。古代以为灾变之兆);马图(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)

4、“码”的古字。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。近世也用以计数

为胜者立马。——《礼记·投壶》

5、又如:马子(筹码)

6、姓

动词

1、〈方〉∶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。如: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

2、驾着马

裘马过世家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3、又如:裘马扬扬

形容词

大的。如:马道(大路);马包(被包。中间开口、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);马船(大型官船);马溜子船(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