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崇字取名参考

崇
拼音chóng 注音ㄔㄨㄥˊ
部首山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
康熙笔画(崇:11)画 部外8画
五笔mpfi 郑码llwb 仓颉ujmf
四角号码22901 统一码基本区 U 5D07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金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姓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英俊多才,清雅荣贵,中年小心爱情厄,成功,环境良好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本义为山大而高,引申指高尚、被推崇的人。重视、尊敬、推崇等等。

取名寓意:崇字用着取名寓指高贵、备受推崇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43986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4%,男孩名字占70%,女孩名字占:30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崇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崇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
2、崇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óng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崇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崇字,晚辈忌讳用崇字取名。

崇同五行吉利字

崇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313   同文本:P1645   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鉏弓切《正韻》鉏中切,𠀤音漴。《說文》嵬高也。从山宗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崇,重也。《郉昺曰》又高貴也。《易·繫辭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《左傅宣十二年》師叔楚之崇也。

又充也。《禮·樂記》復綴以崇。

又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主人再拜崇酒。《註》崇,充也。謂相充實也。

又聚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福祿來崇。《註》謂積而高也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見惡如農夫之去草,芟夷蘊崇之。《註》蘊,積。崇,聚也。

又《廣韻》敬也,就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欽崇天道。

又終也。《詩·衞風》誰謂宋遠,曾不崇朝。《註》言行不終朝而至也。

又崇牙,樂器飾。《詩·周頌》崇牙樹羽。《註》懸鐘磬之處,以采色爲大牙,其狀隆隆然。

又國名。堯時崇伯鯀,商崇侯虎,今西安府鄠縣。

又地名。《書·舜典》放驩兜于崇山。《註》在今澧州澧陽縣。

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靑田令崇大年。

又叶仕莊切,音牀。《𨻰琳·大荒賦》仰閬風之城樓兮,縣圃邈以隆崇。𡍮若華之景曜兮,天門閌以高驤。

又《正譌》嵩古作崇。別作崧,非。《正字通》韋昭國語註通用崈。崇崈音義同,合崇嵩爲一,非。互見後崧字註。《集韻》或作崈。考證:〔《易·繫辭》崇高莫大於富貴。〕謹照原文於改乎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九】【山部】崇

嵬高也。从山宗聲。鉏弓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崇,山岭巍峨高耸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“宗”是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山大而高也。

各本作巍高也三字。今正。大雅。崧高維嶽。釋山,毛傳皆曰。山大而高曰崧。孔子閒居引詩崧作嵩。釋名作山大而高曰嵩。崧嵩二形皆卽崇之異體。韋注國語云。古通用崇字。太平御覽及徐鉉皆引其語。詩序曰。崇丘,萬物得極其高大也。此崇之故訓也。河東賦。瞰帝唐之嵩高。眽隆周之大寧。嵩高卽崇高也。漢碑曰。如山如岳。嵩如不傾。謂崇而不傾也。中嶽,禹貢謂之外方。秦名大室。漢武帝始謂之崇高山。因以山下戸三百爲之奉邑。名曰崇高縣。武帝紀,郊祀志,地理志,封禪書可證。崇字地里志作崈。體之小異耳。史,漢或崇嵩錯出。要無礙爲一字。惟後漢書靈帝紀。熹平五年復崇高山爲嵩高山。語大可疑。證以東觀紀。堂谿典請雨。因上言改之。名爲嵩高山。是則非復崇高爲嵩高。乃改崇高爲嵩高。葢其時六書之學不明。謂嵩與崇別而改之。沿至今日。尚仍其誤。李賢注云。前書武帝祠中嶽。改嵩高爲崇高。前書未嘗有此文。武帝改大室爲崇高。武帝以前但曰大室。不曰嵩高也。崇高本非中嶽之專偁。故淺人以崇爲氾辭。嵩爲中嶽。强生分別。許造說文不取嵩崧字。葢其時固憭然也。崇之引伸爲凡高之偁。大雅。福祿來崇。傳曰。崇,重也。禮經崇酒注。崇,充也。邶風。崇朝其雨。傳曰。崇,終也。皆音近假借。○或問釋山嵩高爲中嶽。非古名嵩高之證與。曰嵩卽崇字。封禪書曰。秦有大室。祠大室嵩高也。此謂秦之大室卽漢之崇高也。釋山之嵩高葢漢人語。非本經。故許嶽字下言大室。不言崇高。

从山。宗聲。

鉏弓切。九部。此篆舊在岊篆之後。解云嵬高也。必轉寫之誤。今依玉篇移其次。依毛傳,釋名易其解。

汉语字典

chóng

形容词

1、(形声。从山,宗声。本义:山大而高)

2、同本义

崇,嵬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字亦作嵩、作崧。

融降于崇山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崇,崇高山也。夏居阳城,崇高所近。”

3、又如:崇亘(高峻绵延);崇崖(高峻的山崖);崇阿(高大的山丘);崇山(高山); 崇崇(高耸的样子)

4、高;高大

崇,高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与黄比崇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

崇崇圜邶。——扬雄《甘泉赋》

广与崇方。——《考工记·梓人》

大侯之崇,见鹄于参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于是封之,崇四尺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明道德之广崇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5、又如:崇墉(高大的城墙);崇榘(高峻的城墙)

6、高贵

天子曰崇城,言崇高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
7、又如:崇阀(高贵显赫之家);崇阶(高位,高官);崇卑(高低,高下)

8、兴盛

建明德而崇业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。注:“犹兴也。”

9、又如:崇业(兴业);崇盛(隆盛,极其荣宠)

chóng

动词

1、尊崇,推崇

崇事宗庙社稷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

莽遂崇鬼神淫祀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

2、又如:崇正黜邪(推崇正气,摒弃邪恶);崇实(注重实际);崇德(崇尚道德。也指崇尚有德者);崇儒(尊崇儒学)

3、通“充”。充满

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,再拜崇酒。——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

六成复缀以崇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泛崇蘭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
4、又如:崇奸(聚集许多恶人)

5、终,尽。通“终”

谁谓宋远,曾不崇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

周流四海,曾不崇日。——《荀子· 赋》

存亡之效,不崇朝而决。——《三国志·凉茂传》

6、又如:崇替(灭亡。即终替);崇朝(一个早上。比喻时间的短暂);崇日(终日,一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