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谛字取名参考

谛
拼音 注音ㄉㄧˋ
部首讠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1画
康熙笔画(諦:16)画 部首 部首笔画7画 部外9画
五笔yuph|yyuh 郑码sswl 仓颉ivybb
四角号码30727 统一码基本区 U 8C1B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口才伶俐,多才贤能,成功隆昌,女人有爱情厄,晚年多疾。 (仅供参考)

起名意思:意为道理,真理,详细,仔细等。

取名寓意:谛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638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1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谛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谛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谛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ì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谛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谛字,晚辈忌讳用谛字取名。

谛同五行吉利字

谛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170   

《唐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𠀤音帝。《說文》審也。《書·洪範·孔傳》必微諦。《疏》聽當別彼是非,必微妙而審諦也。《後漢·祭祀志》褅之爲言諦也。諦諟昭穆尊𤰞之義。

又《李雲傳》帝者,諦也。《註》審諦於物也。《魏志·明帝紀》君諦視之勿誤也。《關尹子·九藥篇》諦毫末者,不見天地之大。《劉勰·新論·專學篇》心不在學而强諷誦,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。

又四諦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初根,人爲小乗,行四諦法。《釋典·心經》四諦:苦集滅道。苦謂生老病死,集謂集聚骨肉財帛,滅謂壞滅,道謂修行。又二諦: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,諸法歷然,勸臣子以忠孝,勸家國以和治,此依俗諦。眞諦彰本寂之理,一性泯然,是非雙泯,能所俱亡,此依眞諦。

又《集韻》或作諟、𧫚,互詳二字註。

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號也。與嗁、謕𠀤同。

又通作啼。《荀子·禮論篇》哭泣諦號。《註》啼、諦通用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三】【言部】諦

審也。从言帝聲。都計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谛,审察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帝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審也。

毛傳曰審諦如帝。

从言。帝聲。

都計切。十六部。

汉语字典

动词

1、(形声。从言,帝声。本义:细察;详审)

2、同本义

谛,审也。从言,帝声,字亦作諦。——《说文》

军当远出,卿诸人好谛其事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3、明白;了解

或有未谛,循循诱之。——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

副词

1、详细,仔细

当时乍见惊心目,凝视谛听殊未足。——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

审谛之,短小,黑赤色,顿非前物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2、又如:谛听(仔细地听)

名词

1、佛教名词。谓真实无谬的道理。

实义是谛义、真义、如义、不颠倒义、无虚诳义。——《大毗婆沙论》

2、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意义。如:真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