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璪字取名参考

璪
拼音zǎo 注音ㄗㄠˇ
部首王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7画
康熙笔画(璪:18)画 部首 部首笔画5画 部外13画
五笔gkks 郑码cjjf 仓颉mgrrd
四角号码16194 统一码基本区 U 74AA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火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指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装饰,或指古代垂在冕上用以穿玉的五彩丝绦。

取名寓意:璪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40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49%,女孩名字占:51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璪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璪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璪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ǎo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璪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璪字,晚辈忌讳用璪字取名。

璪同五行吉利字

璪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743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子晧切,音早。雜采絲貫玉爲冕飾。《禮·郊特牲》戴冕璪十有二旒。

又通作藻。《說文》玉飾,如水藻之文。引虞書曰:璪火黺米。◎按書益稷今本作藻。《禮·禮器》天子之冕朱綠藻。《註》藻絜而文,衆采如之,故曰藻。

又通作繅。《儀禮·聘禮》啓櫝取圭垂繅。《註》今文繅作璪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一】【玉部】璪

玉飾。如水藻之文。从玉喿聲。《虞書》曰:“璪火黺米。”子皓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玉飾。如水藻之文。

謂彫飾玉之文。璪藻曡韻。

从王。喿聲。

子晧切。二部。

虞書曰。璪火粉米。

古文尙書咎繇謨文。按虞書璪字。衣之文也。當从衣。而从玉者,假借也。衣文,玉文皆如水藻。聲義皆同。故相假借。非衣上爲玉文也。凡說文有引經言假借者例此。禮經文采之訓。古文多用繅字。今文多用璪,藻字。其實三字皆假借。

汉语字典

zǎo

名词

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装饰,用彩色丝线串玉而成,状如水藻

璪,玉饰如水藻之文。从玉,璪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璪火粉米。——《虞书》。按,此假借为藻。

祭之日,王被璪以象天,戴冠,璪十有二旒,则天数也。——《礼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