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绲字取名参考

绲
拼音gǔn 注音ㄍㄨㄣˇ
部首纟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
康熙笔画(緄:14)画 部首 部首笔画6画 部外8画
五笔xjxx 郑码zkrr 仓颉vmapp
四角号码26112 统一码基本区 U 7EF2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本义指织成的带子,也有帝王及公侯的礼服之义。

取名寓意:绲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59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绲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绲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绲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ǔn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绲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绲字,晚辈忌讳用绲字取名。

绲同五行吉利字

绲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929   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古本切,音袞。《說文》繡帶也。《詩·秦風》竹閉緄縢。《傳》緄,繩也。《後漢·南匈奴傳》童子佩刀緄帶各一。《註》緄,織成帶也。

又《集韻》胡昆切,音魂。縫也。

又《集韻》戸袞切,音混。混夷或作緄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。《註》字當爲混。

又《集韻》公渾切,音昆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緄

織帶也。从系昆聲。古本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織成帶也。

各本無成字。依文選七啓注,後漢南匈奴傳注補。玉篇帶誤章。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。緄帶見後漢書。葢非三代時物也。詩小戎。竹秘緄縢。毛傳曰。緄,繩也。此古義也。而許不取之。過矣。漢碑用爲衮字。

从糸。昆聲。

古本切。十三部。

汉语字典

gǔn

名词

1、织成的带子

绲,织带也。从糸,昆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竹闭绲縢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小戎》。传:“绳也。”

绲带。——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。注:“织成布也。”

2、通“衮”

3、帝王及公侯的礼服

当穷台绲,松侨协轨。——汉《领校巴郡太守樊敏碑》

4、衮职,三公之职

维时假阶,将受绲职。——汉《卫尉卿方碑》

5、通“昆”( kūn)。后代子孙

于是刊碑,以示后绲。——汉《绥民校尉熊君碑》

gǔn

动词

1、用带子保护、加强或装饰。如:在裤口上绲一条边

2、用彩带或花边装饰。如:在裙子上绲上花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