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脤字取名参考

脤
拼音shèn 注音ㄕㄣˋ
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1画
康熙笔画(脤:13)画 部首 部首笔画6画 部外7画
五笔edfe 郑码qgh 仓颉bmmv
四角号码71232 统一码基本区 U 8124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五行属性:金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脤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3%,男孩名字占52%,女孩名字占:48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脤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脤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
2、脤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èn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脤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脤字,晚辈忌讳用脤字取名。

脤同五行吉利字

脤同笔画吉利字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983   

《廣韻》時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是忍切《正韻》時軫切,𠀤音腎。《說文》社肉。本作祳。盛以蜃,故謂之祳,天子所以親遺同姓。《玉篇》以脤膰之禮,親兄弟之國,皆社稷宗廟之肉也。《博雅》肉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梁餘子養曰:帥師者受命于廟,受脤于社。《註》脤,宜社之肉,盛以脤器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。《註》服虔曰:脤,祭社之肉也。盛以蜃器,故謂之脤。師古曰:𧒏,大蛤也。

又生肉曰脤。《穀梁傳·定十四年》脤者何也,俎實也,祭肉也。生曰脤,熟曰膰。

又狸脤,地名。見《春秋·成十七年》。

又無脤,人名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,靈公說之。《註》無脤,名也。《集韻》或作𦚠

说文解字

汉语字典

shèn

名词

1、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

脤,肉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天王使石尚来归脤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定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脤,祭肉也。”

成子受脤于社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
2、又如:脤膰(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)